「林夕多情、黃偉文摩登、周耀輝另類」,有人這樣概括香港樂壇三大詞人。
不知道周耀輝是否喜歡這個評價,但回望20多年前的最初,他確實是為了寫些不一樣的歌詞才入行的。
「另類」必須是相對於「主流」而存在,愛寫side cut 走偏鋒,利用流行音樂這個滲透極廣的媒介,與主流思想價值抗衡和對話。
向來關心社會時事,周耀輝借用近期熱話:「填詞對於我來說,是一種佔領。」
用文字去佔領情歌稱霸商業主導的流行樂壇之餘,新學年他還佔領了大學講台,在浸大教授歌詞創作。他不是要告訴別人「如何成為周耀輝」,而是想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自己、鼓勵他們相信、自己也可以寫得不一樣。「如果學期結束後只是教出一堆周耀輝,我會覺得很失敗。」在主流價值就是要做「第二個李嘉誠」或「下一個Steve Jobs」的今天,周耀輝確是另類到不行。
不信天分 最重要有心機培養
這些年來,大家對周耀輝詞的公論是文字精緻華麗、電影感強;寫愛情的時候直搗晦暗曲折的心靈角落,情歌以外亦多有反映政治、社會現實的題材。文字功力,加上對人們生存狀態的敏銳觀察,構成我們所認識的周耀輝;但他不願意說這是來自天分。「很多人認為創意是天生的,我不知道是不是,但想這個問題無甚意義,這樣說只是相信天意的一種,而相信天意對我們是無任何幫助的。最重要是有無心機去培養,運用自己已有資源。我見到很多年輕人其實不是無創意、唔識寫,只是不敢講出來。」
他說,自己也不是從小就有另類的勇氣。成長過程中「從來無諗過自己想點」,覺得讀英文前途會比較好,就讀;畢業進入政府新聞處,是大家都認為很穩當的職業。做了幾年後,忽然想試試在公餘時間填詞,向本身相識的黃耀明提出,明哥爽快的讓他試,就有了首支作品〈愛在瘟疫蔓延時〉。一鳴驚人,收錄在89年的達明專輯《意難平》,這大碟裏他共填了4首歌。
「那時見到流行曲都以情歌為主,而且只有很主流的愛情觀,都是〈只願一生愛一人〉、〈每天愛你多一些〉那樣,對情愛的表達好相似。我覺得總有另一些對待愛情的方式和愛情以外的事;所以覺得自己也可以寫,而且要寫些不同的東西。」
流行歌詞滲透力強
在他眼中,流行歌詞是個特別的媒介,「很多時打開收音機、朋友之間推薦分享、走在街上剛巧聽到…… 一首歌就在城市裏流傳;毋須購買,流行曲就能主動滲透到群眾之中。現在人人都聽mp3、iPod、手機,隨時可以很個人地感受音樂,令它在情感挑動方面,比其他創作形式更強。」
因此,當他覺得有話要說,他走上了填詞之路,想將自己的想法表達給最多的人聽到。愛周耀輝的人總是最念念不忘早期他為達明一派、王菲、盧巧音等較為另類偏鋒的歌手所寫的代表作,近年這些歌手逐漸淡出樂壇,資深的周耀輝迷若有所失;其實他的產量沒有減少,只是改為替更多主流和青春偶像歌手填詞,盡量接觸不同類型的群眾。「幾乎任何人搵我寫,我都寫,好濫的,不想錯失任何一個我可以佔領的機會;因為你不佔領,就不知道有什麼人會去佔領了。」
這句話彷彿流露出一種自信,覺得由自己來寫會比別的人更好?他笑着否認,只是認為需要有多些不同風格的作品。「我從小就不是個有自信的人,諗都無諗過可以做創作,結果它成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,覺得好奇妙。回頭看看當年在新聞處工作時的自己,我都會想,為何在此之前這麼膽怯?難得的是當我對自己沒信心時,有人反而對我有信心,不斷給我機會去嘗試。擁有信心不是一件絕對不變的事情,有時還是會突然懷疑自己。但現在算是比較舒服的時間,會相信按我自己的性情、對城市的感應和觀察、對文字的審美和鍛煉寫出來是ok 的。」
就在詞壇上初嘗成功滋味的時候,92年周耀輝突然拋下香港的一切,出走荷蘭,尋找另一種人生。「要在香港經營一種正常生活是很辛苦的」,去到阿姆斯特丹,他建立出一套規律的方式。「找出自己創作力最強的鐘數很重要,對我來說是在早上。」那許多幽暗奇幻的歌詞,原來都是在陽光燦爛的大白天寫出來。「我太喜歡夜晚了,所以晚上當然不工作,去玩!」
歌詞不離生活 見面談情旅行
「不要以為創作人的生活必然日夜顛倒、放任頹廢。其實我習慣早起身,不過起得好慢。慢慢食早餐、看報紙,然後一邊做運動一邊聽歌,把旋律聽熟了,開始有意念、有字詞浮出來。10時許做完運動開始寫,寫到一兩點便停,不會強撐下去,寧願第二日再來。「通常兩三個這樣的session 就寫好一首歌,然後會預返一兩日過冷河,翻睇再修正。有紀律的生活對創作很有幫助,因為創作和好多行業一樣是熟能生巧,與經驗和信心有關,要習慣每天在固定時間坐下來,培養出一坐低就寫到的信心。」
按照自己的步伐,近年他平均一星期寫一首歌,不想令自己太忙。「寫歌詞離不開生活,跟不同的朋友見面、談情、去旅行,都是靈感的來源。我覺得在大學教填詞是個比較理想的環境,有其他學科如哲學、文學的配合;我不只想教一套技巧,而是要培養他們對生活、對自己的一種態度。其實這社會對年輕人是不友好的,對創意好多壓迫和消磨,不鼓勵我們思考,你思考完還想再表達出來,會好攞苦嚟辛。我做的就是盡量鼓勵他們將一些平時被視為癡線、無謂的念頭講出來。」
有次周耀輝給同學們的習作是一個人去行路,記下沿路的小觀察,開始時大家都不敢。有同學由荃灣行到旺角,在荃灣一座天橋底見到寫着「education」的塗鴉, 拍了照;給朋友看,朋友說他無聊,但帶回來班上,同學一起討論這塗鴉的涵義,都很喜歡這照片。從此那同學明白了「無聊」也是一種有趣,還興致勃勃的說想要搞個「無聊節」。「歸根究柢,我覺得我們需要相信自己。初入行時有人鼓勵過我,現在有機會,我也想鼓勵學生,不要膽怯,要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。」
現在每個星期四的下午,能夠跟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,討論歌詞和創作,對周耀輝和同學們都是個充滿期待的時刻。「早前遇着打風停課,我在facebook 見到同學說『無得上堂好慘』,我好高興佢哋咁講。像林夕、Wyman 那樣, 寫歌詞寫到很風光的人,需要很多事情配合;大家都明白做創作不易名成利就,難得好多年輕人仍有興趣和熱情去寫。我最怕不自覺將自己的風格和美學強加在他們身上,要恰當地給予意見同時又保持着他們的創作熱情,難度很高的。」
「不少人在慨嘆樂壇一代不如一代,從銷量和生意角度來看或許是。今天的媒體四分五裂,對創意反而是好事。早前跟兩個女生的組合Ultrapink 寫歌,她們完全靠網上發表和club 場表演,不需要考慮主流媒體的宣傳方式,所以我幫她們寫了〈性經〉。這樣的歌如果要上電視電台plug,不可能出現;沒有大公司支持,但放上網一樣好多人會聽到。只要放棄賺錢這目標,其實好多機會、好好玩。當然制度本身需要完善,令創作有更好報酬;但爭取到之前,只要覺得創作好玩就去玩吧!」
周耀輝自選詞
要替周耀輝選幾首代表作有點難,每首的題材語言都各有特色,說不上哪首比另一首更好。請他自己揀,他也苦思了一陣子;剛巧最近參與過「性別流動」的文學活動,重溫了情色題材的舊作,他選了幾首在性別、情慾方面較有特殊意義的詞作,同時每首都與他創作路程的轉折有關。
〈忘記他是她〉達明一派 1989年
收錄在第一次跟達明合作的《意難平》裏面,探討跨性別愛情屬當時罕見題材,引起很大迴響,令人從此記住了周耀輝的名字。
〈迷糊情慾對象〉許志安 1996年
互聯網發展的初期,寫了一首關於cyber sex 的歌詞。剛開始跟較為主流的歌手合作時,發現很多事情要磨合和遷就,並不得心應手;這歌是首次感覺到替主流歌手填詞都可以保持自己風格,為日後的嘗試帶來更多信心。
〈黑房〉黃耀明 2003年
那年龔志成的劇場表演MGarden 請周耀輝參與填詞,探討身體感官是否可以超越記憶的問題。這是脫離唱片業界與劇場音樂合作的開端,開拓了新的創作平台和樂趣。
〈性經〉超粉紅 2011年
有感香港近年在性空間方面愈來愈收窄,故用這首歌挑戰狹隘的價值觀。兩女生組成的樂隊,只在網上發表作品,令這種敏感題材也能接觸群眾,感受到脫離正規音樂生產渠道而得到的創作自由。
周耀輝談作詞
1 他山之石
找一些特別令你感動的歌詞段落細讀,通常它們都有修辭技巧在內。留意當中的句式運用、詞句的轉折位,整首歌在情景方面的鋪排,呷韻、斷句等。
2 多讀外語
看書對語文運用和增長見識都有幫助。中英文書都看,外語能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式和情景,好的翻譯也別有風味。在香港生活,時間往往支離破碎,突然要等人、等車,宜讀詩。
3 規律生活
多練習,熟能生巧。不要等靈感來拜訪、等天才爆發,那只會讓自己一直拖延。健康規律的生活對創作很重要,將最得心應手的時段保留給自己。
4 隨身記下
好好地過生活,是一切靈感的來源。與不同的人見面聊天,去未去過的地方;嘗試打破常規,做些平常不會做不敢做的事。用心觀察,隨身帶本子記下;靈感一觸即逝,需要累積和細意保存。
《明報》- Sunday Workshop - 生活達人 - 2011-11-06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