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關於南丫島的新聞,當數雅居樂集團擬在東澳進行的大型發展計劃。這個只有6000人居住的小島,忽然要多建900個豪宅單位、120個酒店房間和500個遊艇泊位,部分位置更處於農業、自然保育區和海岸保護區內。這天我在島上接觸到的街坊和商戶,沒有一個說願意。
雄心勃勃,要將寧靜的小島弄得天翻地覆,名頭卻甚為復古。負責項目的發展商名為「博寮港有限公司」,由雅居樂與「南丫島島主」李建強合營。博寮港,原是南丫島古名。唐宋時期,小島是往廣州貿易的外國商船停泊之處,名為「舶寮洲」,後來舶寮雅化為「博寮」;近代才以島形似「丫」字、位處香港之南,而得名「南丫島」。
「繁榮得滯都是錢作怪」
南丫島出了一個周潤發。街坊笑言,這裏個個都是周潤發的親戚。其中一位原居民周生說,20多年前,榕樹灣一帶除了碼頭附近有些村屋外,現時大街尾段商舖林立的位置、一直到洪聖爺灣海邊,都是綠油油的農地。村民種田打魚,養豬養雞,泥塘裏種着大片的薑花、白蘭花和米仔蘭,香氣滿溢;那些年的洪聖爺海灘,水質是A 級的,現在最多只值一個C 了。「今日這裏已經唔算靚,繁榮得滯,都是錢作怪。」
1990年,港燈在島上興建發電廠,外籍工程師開始搬到榕樹灣聚居,西式餐廳酒吧、商店陸續開業,奠下華洋雜處的文化氛圍。97回歸,一批外籍居民因簽證問題遷離香港,島內人口驟減;安靜了一陣子,沒多久便輪到崇尚自然生活的香港人進駐這都市後樂園。近年地產霸權肆虐,市區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,離島村屋變成其中一個避世之選。眾離島之中以南丫島船期最密,商店麻雀雖小、五臟俱全,社區氣氛友善舒適,生活洋化,吸引不少港島上班的中產白領遷入,租盤買盤都供不應求。交通最方便的榕樹灣一帶,村屋呎價現時高達5000元,已超越97年水平。
對集團連鎖店恐懼
5年前由梅窩搬到南丫島的街坊二犬十一咪形容,這裏的商店街道很有「拼貼」感,「梅窩都有百佳,但這裏沒有一間大財團經營的商店,村民似乎對所有集團式、連鎖的生意都有恐懼,根本不願租舖給他們。」榕樹灣人口稠密,一條榕樹灣大街的店舖便要滿足所有生活需求,於是每間士多雜貨都是壓縮而多功能的—— 賣泳衣和沙灘用品的小店,會放架影印機提供島上唯一的傳真和影印服務;一間肉檔每天只賣一隻豬,所有豬心、豬潤等內臟都只此一份,上午賣光了,下午就利用豬肉枱賣香燭衣紙等拜神用品;草根士多會闢出整個貨架賣洋酒,旁邊卻是蔬菜生果和衫褲鞋襪。店舖都是村屋下層改裝,前舖後居,結合生活與生計,商業買賣做得極有人情味。
天然、有機、二手、環保、民族、手作,是南丫島生活的關鍵詞。這次訪問留意到一個有趣的地方,島民似乎習慣稱呼外面的市區為「香港」,彷彿南丫島不屬於香港的一部分。這裏是貓狗的天堂,是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地方;這裏的人臉孔是放鬆的、步伐是悠閒的,對着陌生人也會發自內心地微笑相迎,的確,可愛得不像我們每天接觸到的「香港」。
---
島上最快樂的人
南丫島鄰里之間的人情味,隨便逛一個轉都可感受到。介紹這裡時二犬提得最多的也是島上的人。榕樹灣大街90號的鳳姐,夜裏會開檔賣車仔麵和自家糖水,好像媽媽一樣記得每個客人的口味,碗碗不同。碼頭一落船就見到的「南丫士多」,看店的姐姐曾借過兩次20元給她搭船,因為初搬來時她只有中銀戶口,島上卻只有匯豐,她竟兩次在臨上船一刻才發現自己不夠盤川「出城」;看到她的糊塗,士多姐姐笑得好開心,很爽快就借錢給她。
牛記茶餐廳轉入後巷的無名菜檔,價錢比士多更實惠,街坊稱為「菜姐」的檔主每早6點就去拿貨,11點才吃晚飯,獨力照顧老病的媽媽和一對子女,二犬看着她女兒由讀住書看檔,到升上大學,由衷敬佩菜姐的勤力和堅毅。「新興商店」的青姨,被二犬封為島上最快樂的人,「佢好鍾意南丫島,也好鍾意人哋鍾意南丫島,想每個人都在這裏住得開心,我們租不到屋、找不到VV車,有咩困難只要走進店裏,『青姨青姨,可唔可以介紹……』她都會想辦法幫你,又不為錢,又多親戚朋友,不愁生活,這句你一定要寫:『青姨好豪情架!』」可惜訪問當天青姨不在店裏,記者無緣與俠女攀談呢!
---
不再民主牆
除了地產霸權虎視眈眈,香港還有來自政府食環的潔癖霸權。到過南丫島的遊客大概都會有印象,從碼頭轉入榕樹灣大街原本有幅貼滿各式告示和活動海報的牆,村民招租找屋、舊物轉讓、有任何事想分享都會貼在這裏,搣完再貼搣完又再貼,層層疊了十幾年,形成一幅感覺好raw 的美麗圖畫。不料今年某天,一夜之間被執法人員剷走,塗上灰漆;之後村民再貼,每晚都會有人專門清理,「周圍都唔搣,只搣這幅牆的,但附近沒有另一個更適合貼的地方。自從無咗這幅牆,村民的消息就好像四散流浪,失去了好多生活的記憶憑據」。
農舍
今日南丫島有很強的天然有機飲食文化,龐大需求可以同時支持多間有機食品商店和食肆生存。農舍十多年前開業,是帶起這種氣氛的開荒牛之一。店裏賣西式素食,主打素漢堡、有機全麥薄餅、寬條麵、蘑菇多士等,也有供應到下午5時的全日早餐。店員Mike在南丫島住了11年,夏天游水、冬天行山,感覺在這裏無論生活還是工作,都好舒服好開心。
金卷食品
南丫島手信之選。簡先生夫妻檔由1995年開始經營,自家製各式醬油配料,辣椒醬和大地魚粉(煮雲吞、米粉時用)是二犬最愛,簡先生另外推介一盒盒炒好的椒鹽白飯魚乾,可以送麥皮、粥、做飲品配料或者當零食,鈣質豐富。不愛重口味?還有新鮮即製的蛋卷,簡先生不用現成脆漿開水,而是真材實料用雞蛋牛奶、以攪拌機打鬆,烘出非常鬆化口感,遊客居民都捧場,每逢假日便忙到應接不暇。
天后廟
榕樹灣大街盡頭是天后廟,過往到訪時都沒有特別留意,二犬卻帶我發現了這對神情趣怪的石獅子。廟建於清同治七年,石獅子卻是戰後添加。據說是戰時找不到熟手師傅,結果就參考了匯豐總行那對的造型。中式石獅子通常面向前方、西式才是橫向,這對則雕成中式樣貌、西式擺法。
南島書蟲
另一間素食西餐廳,店內一大列書架放着二手書,可隨時取閱,確是書蟲打躉的好地方。豆蓉餅漢堡味道和口感都很豐富,一點都不覺自己在吃素食呢!Lassis 則是自家製的印度酸乳,低乳糖也有益腸道健康。
菜檔
南丫島士多普遍是「外國人價」,另外兩個街坊檔分別由菜姐和英姐經營,以相宜價格賣菜、雞蛋和小量雜貨。英姐注重環保,不給膠袋;又會收集街坊搬屋時不要的書本和衣物做二手買賣。原價180元的精裝書籍,客人放下幾塊錢就可以帶走,為的已不是賺錢,而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珍情趣
除了天然有機飲食,島民似乎特別偏愛民族服裝和手作飾物,大街上數家同類店舖中,珍情趣是1999年開業的先驅。店主Jenny 第一次做生意便搬入南丫島,前舖後居,「當年南丫島無而家咁商業,感覺仲好小漁村;近年香港人搬入嚟多咗,也多了內地遊客。政府再要發展,就會同化晒十九區,這個我就不太想,不過唔想都會架啦。」民族服飾以外,Jenny 還愛蒐集舊物,店內古董鐘、舊收銀機、家品陳設什麼都有,最近開始做二手貨品,又在facebook 開了「珍情趣」群組搞網上買賣,「但其實我最鍾意係同人傾偈!」可以找她占一局塔羅牌的啊。
《明報》- Sunday Workshop - 街知巷聞 - 2011-12-0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