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

七姊妹道 吃到天濛光

提起七姊妹道,眾人最興致勃勃想聽的都是鬼故事。數百年前當地已有客家人聚居,相傳曾有7名少女情同姊妹,結義金蘭決定「梳起唔嫁」;不料三妹的父母話知佢,將她許配同鄉,於是7位姊妹在三妹出嫁前夕一同投海自盡,兌現「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」的結拜誓詞。翌日村民找不到她們蹤影,海邊卻出現7塊礁石,形似投海少女的化身,於是得名「七姊妹石」,村落亦被稱為「七姊妹村」。

「七姊妹」先是村名,然後被看作一個區域,1939年才開通七姊妹道。在此之前,七姊妹算是市區邊陲。但今天看來老老土土的北角,當年卻因有電車接駁、交通相對方便而有不少摩登的消閒場所。近北角一端山上建有名園遊樂場(今明園大廈位置),仿效上海的「大世界」、「新世界」,設各種運動器具、中西食肆、亭台樓閣花園、戲台、酒店及游泳池,是舉辦婚禮和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熱門之選;海邊則有香港中華遊樂會及其他各色團體的泳棚,成為當時港島區游泳勝地。

遊樂場夜總會  舊日不夜城

1930年代,英皇道通車,政府計劃發展七姊妹一帶,「七姊妹石」因填海而被長埋地底(據說在現時模範里位置),同期名園遊樂場因經營不善而關閉。二戰時其中一路日軍由七姊妹登陸港島,很多泳棚遭毁壞。消閒娛樂的區域特色,戰後由麗池花園泳場及夜總會繼承。不過,麗池花園位於七姊妹東尾端,其餘七姊妹區地段陸續發展成大型公屋和私人住宅,與北角區融合,「七姊妹」作為區名漸被遺忘,只剩七姊妹道作為當年記認。

健康村模範邨  街道樓名會心微笑

與新光戲院、春秧街、馬寶道一帶熱鬧繁雜的老北角相比,七姊妹道沿途都是住宅,散發着寧靜宜居的氣氛,名字也取得樸實可喜—— 公屋代表有「健康村」和「模範邨」,唐樓有「吉祥大廈」,私人屋苑丹拿、健威、富雅、百福等一概低調地稱為「花園」,街道代表亦有「書局街」、「琴行街」、「禮信街」和「模範里」。沿路地舖大部分都是食店,價錢合理又美味,上Openrice 搜一下七姊妹道,很多間店都是笑臉極多,喊臉只有一兩個、甚至零。

老字號街坊店  如何繼續「佔領」

除了餐廳外,街上最多便是地產代理店,名符其實「好食好住」之地,能否長久?自從港運城為北角帶來第一個新式大型冷氣商場,七姊妹道西段食店漸現連鎖化趨勢。另一邊廂,鰂魚涌地價受太古坊寫字樓區帶動而節節上升,七姊妹道東段舊樓重建進行得如火如荼。拉鋸數年的吉祥大廈收購項目,2011年底終於跨越八成強拍門檻,背後投資者仍然身分成謎;可以肯定的是現時大廈地舖一眾價廉優質老字號即將消失,華記盅飯點心、新鳳凰大件夾抵食麵包、佳記和樂意粉麵…… 我們還有多少間街坊小店可以失去?

--

食肆真好味  亂出趣味來

公園仔搬到七姊妹道,是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事。那時四處樓價都貴,只有北角這一帶稍為合理,「我識好多朋友仔,選地方住時死都唔會揀北角。銅鑼灣當然夠hip,搵到錢的也會住天后、大坑,炮台山還可以,然後就會跳過咗北角,寧願住鰂魚涌太古坊那邊。大家覺得北角老土,好多外省人同建制派,於是沿着港島線數下去,北角的樓價是突然間凹咗落去的。平一點、實用一點,住落其實真的不錯,交通也方便。」

最重點是餐廳真的很好食,「你諗吓咁多間舖都是單打獨鬥,唔好食好快會執。」夜裏街邊可以泊車,近健威花園段一列茶餐廳便成為熱鬧的宵夜街,公園仔住了沒多久便發現愈夜愈多靚車。另一發現是北角沒有哪個商場搞得起,基層的寧願去春秧街、馬寶道排檔,中產居民會在銅鑼灣買完才回家,「可能真是街邊小店有質素,無乜人會幫襯商場。我最唔鍾意將軍澳嗰類,整個都是李嘉誠dup 出嚟咁,幾難食都要食。其實無planning 的總是最好,北角是好亂的地方,亂就會出些有趣的東西。」

--

a 王記糖水、鋒少甜品
位於七姊妹道街頭,每晚必排長龍之地。王記糖水名氣較大,十幾年前已在街頭擺車仔檔,後來搬入現時舖址, 雖有鋒少競爭,捧場客仍是多到兩邊都熱鬧旺場。兩者的招牌產品都是自家磨製芝麻糊、合桃糊、喳咋等,另一名物是蠔豉豬骨粥;鋒少多一些新式甜品,如3.6牛乳布甸、榴槤班戟。到底哪一家較好吃,客人各有說法。兩店較勁,最大得益者就是北角街坊食家了。

b AGE Bar & Restaurant
北角食店向以港式、中式和東南亞口味為主,缺乏體面的西餐廳,然而白領和中產客源其實甚多。年前AGE 便看準這個市場空隙,來到七姊妹道上開了這間歐陸小店,提供意法和少量西班牙菜。招牌dry-aged 牛扒是店內風乾櫃自家製的,待數天時間讓牛扒自然發酵,肉質格外腍滑、牛味亦更香濃。中環高級食肆才吃得到的菜式,這裏300多元就可以品嘗到。

c 佳記麵家
40多年老麵家,竹昇麵絕無鹼水味,湯底用大地魚和蝦來熬,鮮美非常。招牌是雲吞和水餃麵,小記覺得水餃較佳,木耳、豬肉和鮮蝦餡料十足。蝦子撈麵和豬手亦擁躉甚眾。

d 模範邨
1954年興建,空間佈局寬敞、很舒服的舊式屋邨。當年由志願機構「香港模範屋宇委員會」發展,特別邀請德國的建築師設計,土地由政府以低價撥交。奇怪的是1979年該公司一名經理無故失蹤,該邨遂移交房署管理;直到現在樓齡雖逾50年,仍然保養得宜。「我有好幾個親戚住這裏,風水都幾好架,堪稱北角區低密度住宅,如果比個單位我住,我真係唔走!」公園仔原來也有個公屋夢。

e 港運城
七姊妹道由港鐵北角站伸延至鰂魚涌站,中間分別被港運城和模範邨分隔成三截。港運城原址為中巴北角車廠,1996年中巴與太古地產合作發展成住宅、商場和寫字樓的建築組合,商場命名為「成坤廣場」以紀念中巴創辦人顏成坤,是北角區內首個新式冷氣大商場, 高級百佳(international)、屈臣氏、Pacific Coffee、food court 等配套齊全,公園仔不禁抱着非我族類的眼光,密切注視着它如何帶領連鎖店文化「入侵」北角。

f 新鳳凰麵包店
也是40多年歷史的麵包店,由呂氏夫婦經營。食材價格連年上漲,他們堅持不用化學添加劑製造發水騙局,麵包個個又大又實淨,吃一個可以飽上半天,成為附近街坊白領的至愛。最特別是腿蛋包的蛋不像一般麵包店又冷又乾,而是滑滑地有蛋汁的!每天下午3時後特價,有餡的4元個、無餡的2元便有交易。受吉祥大廈收購影響,新鳳凰將搬往鰂魚涌港鐵站口的新店經營。

g 吉祥大廈
位處鰂魚涌港鐵站口的吉祥大廈,樓齡逾50年,是北角區現時最大型收購項目之一,佔地3.25萬平方呎,屋宇署已批准將來可重建成兩幢約33層高的商住樓。由於地段吸引、價值不菲,過去5年來蒙多方投資者競逐,市傳收購方包括有「收樓大王」之稱的培新集團楊世杭、新世界發展和周大福鄭氏家族等,目前已取得逾八成業權,足以啟動強拍程序。

h 麗池花園現址
從前以「北角隔籬」來形容別人,就是笑他「例遲」(與麗池同音)的意思,因為麗池的位置算是當年北角市區盡頭。麗池花園日間是泳場,晚上是夜總會,二戰後由杜月笙弟子李裁法開辦,因此有着上海大型夜總會特色,曾在1946年舉辦首屆「香港小姐」選美而聲名大噪。結業後改建為麗池花園大廈(圖中外牆有小洞的較低矮建築),近年大廈組群的中間部分被收購重建為豪宅「御皇臺」。


《明報》- Sunday Workshop - 街知巷聞 - 2012-01-0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