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
妹妹出櫃記
編按:香港電台第二台推出的深宵節目《自己人》,以探討同志文化和多元性向生活為主題,今年已屆5 周年。主持梁兆輝為了「以身作則、回饋聽眾」,策劃《一家人吖嘛》系列,由4 名節目主持人帶同自己家人現身說法,講述出櫃的故事。《星期日生活》將一連四周同步發放。 首集分享的是主持人阿Jean 和她的哥哥、嫂嫂。
---
客家圍村長大的兩兄妹。哥哥很疼妹妹,到哪裏都帶着她,有什麼愛好玩意兒都要跟她分享。具體表現包括,對着妹妹滔滔不絕談車經、《Touch》棒球卡通片、格鬥漫畫《北斗之拳》;學起跆拳道後,最愛捉着妹妹陪他練(其實是做沙包)。
帶着妹妹周街玩,她不小心跌到損手爛腳,又怕家人罵,哥哥忙不迭囑咐,「阿妹,唔好喊,記住點都唔好喊,如果唔係番到屋企我哋連飯都無得食架喇!」久而久之,妹妹變得好堅強,就算跌得皮破血流,總會對哥哥說,「無問題,得!」從來不哭。哥哥覺得妹妹好叻、好tough,「某程度上,係我成日當咗佢係細佬」。
妹妹說:「哥哥真係好錫我,家姐最鍾意蝦我,又唔同我玩。我梗係跟住哥哥。」
那些年,妹妹還是個會穿裙子,天真爛漫的小女孩。什麼都聽哥哥話,「佢叫我做乜,總之只要哥哥鍾意,我就好乖去做,亦唔需要問點解。佢摑我一巴我都可以『哦』咁比佢摑我一巴,真架,係真聽話。」
日子一天天過,除了哥哥,妹妹多了女同學做伴。妹妹一直讀女校,常有很多女孩子找她,本來也沒什麼。直到初中時,某個深夜家裏電話響,哥哥接聽了,對方是個女生,「佢喊晒口咁搵我妹,係好淒厲嗰隻, 『我要搵呀邊個呀…』一定非要搵到佢不可,點解有人會咁樣聲氣搵我妹?以friendship 嚟講有啲over 咗囉。」哥哥心裏開始覺得異樣。
妹妹否認自己是肇事者,「我一啲印象都無喎,嗰陣我都未拍拖」,咬定哥哥「諗錯咗」。
妹妹第一次拍拖是中四,對象是個女孩子。沒有特別經歷性取向的疑惑,純粹對身邊男生無感覺,然後到真的有感覺時就發現,「哦,嗰個係女仔喎」。但在女校的世界,這種事情很平常。
「非為他人而活」
外面的世界就不一樣。妹妹衣著愈來愈「man」,哥哥感到不對勁,多番開口干涉,「你唔好咁著得唔得呀?」,「點解你成日著成咁架?」,或者語帶嘲諷,「喂你仲型過我好多。」
妹妹不為所動,繼續酷酷的男生打扮,「點啫?總之我一定唔會著裙架喇。」兩兄妹都不願就性取向的問題好好談,吵架題材就圍着衣服轉。
哥哥很不忿,「我一直覺得我妹咁靚,好地地點解會有啲咁嘅傾向?」讀男女校的哥哥,成長中從沒遇過同性戀者,想不到第一個要面對的,便是自己最疼的妹妹。「我直情鬧佢,我心諗,『你係咪受咗乜刺激呀?定你讀女校,見人係咁你就跟風呀,你見過男人未架,你見得多可能都改觀啦。』」
平生第一次不聽哥哥話,妹妹好難過。「要同哥哥鬧交,對我嚟講係好大件事,係我難以接受嘅。」既然溝通不來,為免大家關係再惡化,妹妹寧願保持緘默。同一屋簷下,互當對方透明,「一碰到就拎轉面,兜路走。」冷戰一開,動輒兩三個月不說話。
妹妹本就長得眉清目秀,加上飽受哥哥「薰陶」成為運動健將,更是校內風頭躉。但風光背後,病痛和辛苦只有自己知。妹妹發現患上慢性的肌肉和神經性疾病,表面看起來一切完好,但日常生活有不少動作都無法自行完成,如果病情轉壞,一隻手臂更有癱瘓的危機。
於是妹妹接受了手術,手術過後與家人的關係卻變得更壞。
「以前都有掙扎過,繼續聽哥哥話啦,但講到愛,係我個人嘅感覺,無可能你叫我鍾意邊個就鍾意邊個。就算家人要反對,我都無辦法,除非我準備呢世人都要過得好唔開心。但咁難得我過到手術呢關,我更加覺得以後要生活得開心,做人唔係為其他人而活。」
而且,妹妹的病最麻煩是看上去「有手有腳、行得走得」,家人都以為做完手術就叫康復,不明白妹妹生活上還是有很多事情力不從心,還當她「詐諦」。面對家人不理解,自幼被訓練成十分忍得的妹妹,不習慣把辛苦講出口。
「直至有次我哋又嗌交,佢忍無可忍將平時啲痛苦嘢爆晒出嚟,我先知原來佢一直都suffer 緊,原來自己一路忽略咗妹妹咁多嘢。」哥哥驚覺,自己在圍村的環境下成長,其實都感染了「傳統大男人」的不少惡習,沒有設身處地為妹妹想過,有時也甚為「夾硬嚟」。
「都有諗過畀壓力佢,想將佢拗番直。」哥哥說,「我好深刻印象,有次佢幫人做model 影相,佢著咗條裙,哇,我從未見過我妹咁lady,咁正。我心裏大嘆,『咁咪幾好!』」
大男人是要靠女性溫柔感化的。哥哥認識了今天的嫂嫂,嫂嫂也是女校出身,第一眼已經知妹妹的性取向。「身邊好多朋友都係同性戀,佢哋通常特別細心、好人,我都好習慣。」知道這對兄妹鬧不和,嫂嫂總努力站在中間調解。
「哥哥係好傳統,因為佢嘅世界好少接觸呢樣嘢,但我亦見到為咗妹妹,佢真係有用心去諗,只不過需要時間。」嫂嫂笑指,兩兄妹都「好man」,好難接受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事物,但其實,兩人都是很愛惜對方的,只是不懂好好的溝通。
陪行崎嶇路
嫂嫂的調解日子有功,兩兄妹終於在長途客機上,有了機會開心見誠談一談。哥哥學會去問妹妹的感覺:「其實你點解唔愛男人呢?」也開始真正去接受事實,「佢咁聽我話都要堅持呢樣嘢,證明背後係有一個力量好大嘅原因,難道我要逼到佢去吊頸?都無意思。」
「最初好擔心爸爸媽媽點諗,亦有諗,我有個妹係TB,人哋會點睇我呢?其實好多時係放唔低自己嘅包袱,多過話為佢諗。你放得開就發覺,問題係自己製造出嚟。其實佢又唔係傷害人,唔係殺人放火,你錫個妹,應該想佢開心。」
哥哥對男女的看法本來很根深柢固,因為妹妹的不同選擇,也令他對性別定型有所反思。從前覺得「男人不可以軟弱」、「跌親唔可以喊」,自己講話大聲、硬繃繃,都認為男人這樣是理所當然;隨着認識的同性戀者愈多,相處多了,發現人家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,「個個似我咁粗枝大葉,一認為件事係咁就無彎轉,好man 好man 咁,其實會多咗好多摩擦,如果好似佢哋咁,可能個世界更加和諧。」
去年哥哥結婚了。妹妹又開始煩惱,四出蒐集朋友意見:「點算?如果我著條褲去,佢哋會唔會覺得我好唔莊重?但我無理由突然間著裙出現喎。」
結果妹妹精心挑選了一套西裝領呔現身,朋友看了Facebook 的照片,都讚她「靚仔」。最重要的是哥哥說,「見到佢做番佢自己,我就最開心最舒服。」
著裙著褲有得揀,愛男愛女就未必。妹妹感嘆,「我夠知道(異性戀)條路好易行啦,我夠想我人生係更加容易咁走過啦,有邊個唔想?但我真係鍾意唔到。」
路難行。哥哥如果疼妹妹,無論她愛誰,總該陪她走下去。
《明報》- 星期日生活 - 星期日談情 - 2011-05-15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