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

點解要做李嘉誠?——向二手價值觀說不

不認為香港有地產霸權的人都有個共通點:相信自由市場萬能,凡存在皆合理。最常聽到的論點例如——小店面臨瘋狂加租時:「你唔租大把人爭住租,無錢就唔好學人做生意。」又或者反對遏抑樓價:「畀你係業主,間樓明明賣到300 萬,你會唔會肯100 萬賣畀人?」

有人願打有人願捱,不代表你就要成為同謀者,甚至叫不願參與的年輕人反省。在這個什麼都可以炒賣的世界裏,以男人笑口大開作為創作招牌的藝術家岳敏君,可說是「既得利益者」;按照目前的紀錄,他畫一幅畫,最高可以賣上5400 萬港元,最近卻決定跟炒家開一下玩笑,畫了幅《兔年吉祥》(左圖),最少20元就可以帶回家。

這個小玩笑,是香港概念藝術家張韻雯創作的一部分。她應亞洲文化協會邀請,替其在香港國際藝術展的攤位設計一件展品。張有感於藝術品炒風日盛,每年一度的藝術展亦淪為有錢人「掃貨」的賣場,於是弄出一套裝置藝術「價值運緣機」,市民付出20元就可以玩,有機會贏走岳敏君的《兔年吉祥》及15件燈箱裝置藝術品。

驟眼看,「價值運緣機」(上圖)的運作活脫是一部六合彩攪珠機,但玩法絕對不是付錢買張票等運到那麼簡單。張韻雯的創作主要提出一個問題:「價值何價?」(英文版則為:Can you put a price tag on VALUE?)當藝術淪為商品,價格與價值日漸脫鈎,藝術家的想法、追尋的價值、為此而作的付出,都不能用價錢來衡量;享受藝術變成有錢人專利,更違背了創作的本義。

為此,張韻雯相約了梅卓燕、毛俊輝、張達明等15名藝術工作者做訪談,了解他們在個人藝術生命裏追尋的核心價值是什麼。然後在藝術節的展覽現場有他們訪談的文字節錄,文字裏會以粗體標出幾個關鍵字詞,當中有兩個是該名藝術家最重視的價值。參與遊戲的人要細閱文字,找出該兩個關鍵字詞;正確答案就寫在「價值運緣機」裏的每個波波上,如果攪珠抽中的關鍵字與參加者找出來的一樣,便可以將對應的藝術家燈箱,或者岳敏君畫作捧回家了。

獎品給真正理解藝術家的人

「吓?咁難嘅!」有參觀者聽完遊戲規則後拋下這句話就走了,也有不少人停下來認真閱讀找答案。張韻雯說,她想真正做到「art for everyone」,不要讓藝術品永遠價高者得。擁有再多錢,如果不願意用心體會藝術家所說的價值,選出來的關鍵字錯了,就永遠不會跟「價值運緣機」裏的正確答案一樣,獎品只會留給真正理解那名藝術家的人。

「我對於拍賣宣傳製造的聲音感到狐疑,他們將某些藝術家變為明星,從而炒高價格;這個我不了解。商業價格機制是否有違價值的原則及一般人對價值的理解?富者認為這些作品的價格維持高企是十分重要的,這樣才可以跟別的有錢人比富,就好像是一場心理戰鬥一樣」──萬青力,浸大視覺藝術學院講座教授,提出的兩個關鍵字為「機會」、「自由」。

張韻雯提到,與藝術家訪談的過程中,一些觀點令她印象難忘。著名舞蹈家梅卓燕慨嘆: 「跳舞的價值與價格是怎樣?我真的很難答你。我們跳舞跳得再好,大概都只能變成幾隻DVD 出售,被放在櫃桶底不見天日。」張引述道,「一個如此有成就的舞蹈家,切身感受卻是這樣,實在令人心酸。」

但也有振奮人心的例子,例如劇壇老前輩毛俊輝說,在他年少的時候,「夢想」是人人皆有的東西,他自己的夢想是對「truth」──這個他認為沒有準確中譯的字詞──的追求,過程中會有很多東西冒出來誘惑人,也有很多機會去做一些金錢回報更高的事,但他一直緊記要向「truth」進發,因此沒有走上歧路。

「毛俊輝提到那個人人都有夢想、可以去拼搏和追尋的時代。但現在談夢想,已不是理所當然,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有夢想,好易會被人打沉,可能好掙扎、好痛苦,社會整體的氣氛是殘忍的。」張韻雯說。

「首次到迪士尼樂園,因為我研究的題目是藝術與娛樂……但當我到達時,我只感到沉悶與毫無意義,整座城都是假的,路標充滿迪士尼的卡通人物,令人分不清真實與假象,只感到非常混亂。我不發一言,心裏感到十分驚慌與鬱悶……整座城只有一座電影院、一家餐廳、一家酒吧,單一的存在體驗讓我差點想自殺」——著名建築師張智強,提出的兩個關鍵字是「探索」和「第一手體驗」。

只需做自己夢想不要二手


害怕單一、不要二手的夢想世界,張智強的經驗與張韻雯的論點遙相呼應。唐司長忠告年輕人應問問自己「為何做不到第二個李嘉誠?」張韻雯特別生氣, 「為什麼我要做第二個李嘉誠呢?如果我是年輕人,我只需要做我自己。我間中都有去教書,跟年輕人上藝術課,我希望他們對世界有好奇心,會認真去想自己想什麼,而不是告訴我『要做第二個岳敏君』,如果只懂要好似邊個邊個,就算做到都只是rubbish。」

張韻雯反提議政務司長反省,社會如何提供一個基礎,讓每個人都可以追尋不同的夢想?如何讓年輕人有機會、有資源去成就自己想做的事?「無可能每個人都想去炒樓、想要好多錢、想做李嘉誠,這問題一開始已經問錯了。」她笑着說,如果唐英年來玩「價值運緣機」,肯定在填關鍵詞的環節已經答到「九唔搭八」,因為從他的言論看來,他根本不明白何謂價值。

「我認為真正的藝術家擁有兩種特質互相交織,那就是自信與堅持。如果我是梵高或貝多芬,沒有人明白我的畫作與音樂,但若我真正相信我的創作具有內在價值,我就不用管外界的批評或尺度,例如價格」——鄭新文,從事藝術行政工作逾30年,提出的兩個關鍵字是「自信」和「堅持」。

15 名藝術工作者的答案各適其適,有刁鑽又玄妙的「everything & nothing」,也有簡單真摯的「友情」和「愛」。活在如此不鼓勵我們有多元夢想的年代,鄭新文的答案也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:「好多年輕人憂慮,只講價值不問價格,去做藝術會不會餓死?我還是相信,認定一種價值,好專心、專注、好努力、好有信念地去做,有self-believe(自信)和conviction(堅持),不會不成功的,可能程度上有分別,但一定不會餓死。」說到這裡,張韻雯露出狡猾的笑容,「你想想,現在這麼多小朋友要儲portfolio,光是教他們弄,每套都賺幾千元了,怎會餓得死?藝術家是應該懂得creative 一點去解決問題的。


註1: 「價值運緣機」的收益將全數撥捐亞洲文化協會(香港分會),以資助一位香港藝術家進行交流計劃。

註2 ︰玩一次「價值運緣機」雖然只是20元,但香港國際藝術展一張成人票是250元啊,門檻真的有點高!


《明報》- 星期日生活 - 星期日現場 - 2011-05-2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